手段1:公司向第三方机构背书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累计占用公司资金7876.44万元,目前已归还。
“招⼈的逻辑变了,与移动互联⽹时代的疯狂‘抢⼈’不同,⼤模型领域在⼈才争夺上显得更为理性。”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总结说,⼤模型领域未现“抢⼈⼤战”。
9月5日,脉脉高聘人才智库发布的《2024大模型人才报告》显示,2024年1-7月,大模型领域人才整体供大于求,人才供需比从2023年的1.73上升至1.76——⼈才供需⽐越⾼,说明求职竞争越激烈。
这和互联网时代形成明显反差。林凡回忆说:“互联⽹⾼歌猛进的时候,我们⻅证了教培、出⾏公司创造了数万甚⾄数⼗万的就业机会。”
有招聘需求的企业类型上,纯互联网行业对大模型人才需求量最大,远超过第二名电子商务及新零售行业。而垂类人工智能行业的公司员工规模整体较小,招聘规模有限。智谱AI、⽉之暗⾯、百川智能、MiniMax和零⼀万物五家头部的大模型初创公司,员工规模均为数百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智谱AI,也仅有约800人。
从具体企业来看,字节跳动成为新发大模型岗位量最高的企业,其次为小红书——超过了阿里巴巴、美团、腾讯、华为等一众大厂。
虽然⼤模型领域整体⼈才饱和,但部分技术⼈才仍然供不应求。2024年1-7月,云计算以0.33的⼈才供需⽐成为最紧缺的岗位,相当于3个岗位争夺1个⼈才,但该供需比和2023年相比上涨一倍,预⽰着云计算岗位⼈才紧缺度略有下降。此外,⼈才最紧缺的前10岗位集中在各类算法岗位,⼈才供需⽐均低于0.5。尤其是⼤模型算法、搜索算法的⼈才供需⽐相较去年下降,显示该岗位⼈才紧缺度提升。
人才整体供大于求的同时,大模型领域人才的涨薪幅度亦无法和互联网时代同日而语。报告显示,在从事⼤模型相关⼯作后,52.64%的从业者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涨薪。其中,涨幅在50%以上的占⽐为15.79%,涨幅在30%以上的占⽐为35.53%。
“⼤模型⾏业提供的薪酬涨幅相对理性。”林凡认为,⼗年前,互联⽹的商业模式清晰,⼈才到位业务就能做成。企业急于跑⻢圈地,所以愿意在⼈才扩张上⼤⼿笔投⼊。在⾼薪“抢⼈”的时代,互联⽹公司甚⾄出现2-2.5倍薪资挖⼈的现象。⽽今天,⼤模型领域的⼈才涨薪幅度多在30%-50%。他说,⼤模型公司更愿意把钱花在算⼒上,⽽⾮仅仅⽤于⼈才争夺。
大模型领域前10位的高薪岗位集中在算法、技术岗,平均月薪均超过6万元,其中大模型算法新发岗位平均月薪高达6.75万元以上,位列第一。但高薪与高压相随,65.79%的从业者每周工时超过50个小时;32.9%的从业者每周工时超过60个小时,按每周五天工作制计算,他们日均工作超12小时。
林凡发现,⼤模型⼈才选择企业时考量的因素也变得更多,薪资之外,⼈才会考虑企业选择的技术流派是否与⾃⼰相符;企业的训练模型是否采⽤了MOE架构(混合专家模型);企业⾯向的市场是To B还是To C;企业如果是做基座模型,那么业务是做⽂本⽣成还是多模态⽣成,等等。
这些大模型的从业者,最看好的国内前6位大模型依次为阿⾥-通义千问、百度-⽂⼼⼤模型、字节-⾖包、⽉之暗⾯-Kimi、华为-盘古、科⼤讯⻜-讯⻜星⽕。
脉脉发布的这份报告还调研了职场人的大模型使用情况。结果显示,截至2024年8月,53.48%的企业/组织已经布局大模型,近7成职场人已经在工作中使用大模型,其中每天使用大模型的职场人占比为27.77%。百度的⽂⼼⼤模型成为最多职场⼈使⽤过的⼤模型⼯具,占⽐为55.02%;ChatGPT紧随其后,占⽐为50.81%;阿⾥-通义千和字节-⾖包以30%多的使用占比位列第二梯队。
报告称,使⽤⼤模型⼯具后,超过95%的职场⼈表示⾃⼰的⼯作效率得到提升。特别是代码⽣成对⼯作效率的提升更明显,四成使⽤者⾃述提效10%-30%,更有45%的使⽤者⾃述提效30%以上。这也导致使⽤⼤模型进⾏“代码⽣成”的用户满意度最⾼。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杨柳配资专业网上配资炒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