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今年夏天,一群特殊的人才进入了养老服务行业。
他们是来自山东女子学院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2024届毕业生,也是国内首届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
两所高校一共不到一百人的首届毕业生,几乎人手多份offer,让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面世即出圈。
养老服务行业需要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今年7月,教育部同意设置民政职业大学,这是我国民政领域第一所本科高校,该校首批设置的职业本科专业就包括智慧健康养老管理专业。
近日举行的全国养老服务工作推进会议提出怎么做短线投资,要一体推进养老服务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下大力气补齐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短板。
养老服务行业也能够容纳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就业。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提出,开辟康养就业新领域,发展银发经济,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休闲、食品等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的就业增长点。
养老专业本科毕业生正式入行,职业发展前景如何,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面世即出圈
据报道,今年5月份,有30多家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养老机构、企业,为山东女子学院的60多名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应届本科生提供了400多个岗位。
“招聘企业比我想象中要多很多,岗位涉及了养老行业的整个链条。”山东女子学院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林曼青说。
据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今年的32名毕业生中,除个别学生出国深造外,大部分同学都将进入养老行业工作,有的毕业生毕业时拿到了四份offer。
年轻、高素质的本科毕业生给养老服务行业带来了新鲜血液。2023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的养老服务人才状况专项调查报告显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年龄以41~55岁为主,社会人员是养老服务机构最主要的招聘来源,远高于中职、高职、本科和研究院校的招聘来源,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就业状况好,得益于高校与行业的紧密结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健勇介绍,该校正是在与一家养老服务集团开展产学合作的过程中,才逐渐萌生了开设养老服务管理本科专业的想法。
目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多家养老服务公司签署了养老服务管理本科专业产学研协议,定向培养“养老规划师”,实现学生从大一至大四年级的“由进到出”的全周期产学研实践教育。
“大一同学着重在于养老服务管理的基础岗位实践;大二同学要试着在岗位上跟班学习,试着模仿工作中的养老人;大三要做到顶岗实习,积极做校外实践;大四就要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单位,丝滑就业。”史健勇说。
伴随今年毕业季全国首届养老专业本科生就业情况火爆出圈,据报道,山东女子学院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今年招生160人,比去年增加40人,考生对该专业的认同度进一步提升。
养老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2019年10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发文,鼓励引导普通本科高校设置家政学、老年医学等养老相关专业。2020年9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山东女子学院成为全国首批设立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并于当年招生的本科院校。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目前全国已有33所高校开设了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另外有十几所高校开设了家政学专业,一百多所高校开设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
“我当初报考这个专业,有一些顾虑:是不是将来毕业就只能做护理?工资会不会很低?”林曼青说,“四年的学习和实践改变了我对养老行业的认知,这个行业属于服务行业,除基础的生活护理,还涉及活动策划等,发挥空间很大。”
我国已设立了从中职到本科各个层次的养老人才培养体系,不同层次的专业各有侧重。中职专业名称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强调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传统养老服务,主要面向服务岗位。高职专业名称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比中职专业增加了管理内容,为学生从一线服务工作向管理岗位发展奠定基础。本科专业名称为养老服务管理,更加侧重理论与管理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研究型及未来管理岗位的高层次人才。
“一门学科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社会对这门学科的需要程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以家政学为例,储朝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家政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的潮流都有一个共同的取向,都需要到生活当中去。当前时代背景下,家政学首先关注的应该是个体生活质量是否提升、个体生活是否幸福,个体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会对家政服务产生巨大的需求。
需要智慧的照护
科技深刻改变社会服务,智慧成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又一个关键词。
近日,教育部同意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基础设立民政职业大学。民政职业大学是民政部直属的唯一一所本科层次高等院校,也是我国民政领域第一所本科高等院校,属于职业本科大学定位。
民政职业大学首批设置智慧健康养老管理、社会工作、康复辅助器具技术、现代殡葬管理、婚姻服务与管理等5个职业本科专业,今年面向26个省(区、市)招收共招生500人,其中智慧健康养老管理专业招生120人。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今年也招收智慧健康养老管理本科专业,学校官网介绍,该专业培养能够从事老年营养服务、老年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智慧健康养老机构运营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提出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要求完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等。
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认为,智慧养老服务上下游产业链超长,酝酿着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巨大潜能。当前,随着养老服务人工成本不断提升、养老服务需求层次日益丰富,未来养老服务的发展必定通过数智化手段加以实现。同时,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不仅能够引领地产、金融、医疗、食品、文化娱乐等领域的适老化改造进程,还将催生对各类智能硬件、医疗设备、辅助器具、智能家居等产品的强劲需求。
“这一趋势必然激励企业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研发出更加贴合老年人生理特征、生活习惯及个性化护理需求的适老化、智能化产品,促进养老服务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推动养老服务的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金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但金李也指出,当前我国在智慧养老服务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产品设备间的互联互通性不足、上下游产业链尚未完全打通等。同时,我国的智慧养老项目大多数尚未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
在快速发展的养老科技面前,人才培养成为一块短板。西北地区一所卫生职业院校的教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于2021年9月就已开始在开设本科专业的高职院校中招生,但部分高职院校在相关课程设置上,往往不能及时将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进展纳入教学,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很快过时。
“比如,对于失能老人大小便的处理,教学内容仍停留在最基本的为卧床老人换尿不湿,侧重防止压力性损伤的发生,而现在很多养老院已经在使用大小便智能护理机器人。”这位教师表示。
对此,专家认为,还是要加大产教融合力度,让产业发展牵引人才培养。金李认为,要在城市更新、适老化改造中,融入更多智慧化养老服务元素,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公共场所智慧养老体验中心建设,提高智慧养老的社会认知度和推广力度。
近日举行的全国养老服务工作推进会议提出,推动新时代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联动性强的系统工程。要夯实工作力量,一体推进养老服务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下大力气补齐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短板。